close

這次訪問到的是清大哲學所的趙之振教授,親切熱情的教學,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上課「活潑生動」,一點都不會想睡覺!!!

是小編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位教授,廢話不多說,趕快看看可愛的之振對於人社營、對於哲學有甚麼看法~

 


 

受訪者:趙之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哲學所)

    研究領域:知識論、美國哲學、語言哲學

訪談人:陳揚升、柯廷諭

 

Q人社營這樣的營隊課程可以怎麼樣設計?

要引起他們興趣比較重要,不要學究式,也許這二個東西沒有衝突,應該是哲學問題中他們感興趣的問起比較好。

從中學生他們本身有什麼問題來隨機應變,從哲學角度來給他們答案。因為哲學有很多領域,有關倫理、政治、人生問題,很多都可以。

各個不同領域有哲學的觀點,從他們有問題的地方來切入可能會比較好一點。

 

Q:老師會怎麼跟高中生介紹我們人社系?

人社系比較獨特,因為和一般科系不一樣。一般科系通常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人社系有一個好處是他的規劃比較有彈性,是先給你一個關於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普遍性的理解,進來後一、二年再去挑,甚至你願意的話可以跨二個都可以。

而這個是恰當的,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在大學裏面念太多的專業科目反而不見得好,不論是在社會科學或是自然科學都一樣。我覺得大學部裡面多讀一點不同領域的東西是更好的,基礎會更好,若是你一進來就只念哲學的東西不念別的,其實這個太狹隘了。我想社會學也是一樣。一進來就立刻鑽進那個學科裡面,倒不如你可以多接觸別的領域的東西,一、二年再選定一個你喜歡的科目再來做,這個基礎更廣一點。

有一個擔心就是說它專業不夠,但我覺得在清大應該是不至於,因為我們有相關的系所,如果你真的有興趣,你大四的時候就可以去聽研究所的課,我們每個領域都有研究所的教授在支撐。但文化研究可能就沒有,但文化研究的科目可能在文學阿,社會學或者人類學啊。所以它這個設計背後是有好幾個相關系所撐著的,所以他比較堅強。所以如果我有小孩的話,有這個系,我覺得比一進去就念哲學或社會學還要更好。

 

Q清大人社強調跨領域,那老師你自己最常跟哪個學科對話,在什麼議題上對話,如何對話?

我這個倒是比較少。我的研究跟數學哲學有關,但是對一般的數學興趣不是很大。在清大我還沒有發現對哲學有興趣的數學家,但我的數學也不夠好,所以他們也對我沒有興趣。

有些科目可能比較容易,比如說做政治哲學的,可能跟社會系法律系有交集。但做形而上學跟知識論的可能會少一點,知識論可能跟認知科學有點關係,最近是這樣。但最近認知科學主要是跟心靈哲學那一塊跨在一起,就研究神經、腦,那就跟心靈有關係。

我的領域不在那方面,我做的是知識論,所以跨得比較少。但若是哲學領域裡面做不同範圍的就比較多,比如說做歐陸的也可以,作分析哲學、科學哲學也可以互相交換意見,我跟吳俊業老師甚至一起開過課,同一個題目,講意向性的題目,他講歐陸的胡賽爾,那我就講分析哲學的John Searle。就同一個題目從不同的血統、學風、哲學傳統來看同一個問題,這種合作有,但跨到哲學以外的領域就很少。

 

Q老師你覺得哪個學科可以跟哲學擦撞出火花?

其實我一直有一個想法是這樣:哲學不應該只有在哲學系,可能在生科、在物理、數學,都有哲學家,應該是這樣。也就是說哲學人才不一定出現在哲學系,比如說將來有些物理學家或者有些本來大學念物理學的,但對哲學有興趣,那他就能夠去討論。通常能夠出現在這種地方的,物理數學是比較容易的,有些社會系的也可以,歷史的也可以,比如說做後現代性的。

但我覺得問題反而不在學科本身,而是在學科裡面的人能不能碰出火花,交界的題目其實很多。像是生物哲學裏面有很多科目是跟生物學一起談的,講演化、物種,什麼叫物種,很多對哲學有興趣的生物學家對這個有興趣,或者生物學知識很特殊,因為不總是有辦法做實驗。比如說我是古生物學家,我講恐龍時代怎麼樣,這些科學其實和物理學不大一樣,物理學可以不斷做實驗,可是這個沒辦法。這是用另外一種推論方式去解釋、提出追加的說明,去說明這個理論是對的、那個理論是錯的等等。這種知識背後的性質和物理學性質不同,對方法學、哲學有興趣的生物學家會對這個有興趣。很多類似的交流。電腦也可以啊,電腦能不能思考?,能不能模擬一個系統和我們一樣是可以思考的?從海德格看來是不行的,從某些哲學觀點來看,思考需要有背景知識,思考需要很多脈絡、上下文的掌握。電腦到現在還沒有做成功。像這類的,很多領域都可以撞在一起,主要是說那個領域的人有沒有哲學興趣,或哲學家對那個領域有沒有興趣,如果有就容易撞出火花。國外很普遍。

 

Q為什麼教授當時會想要念哲學?

坦白說。當年念哲學沒有一個很明顯的理由,就覺得這個東西很有趣。我本來是台大藥學系,念了一年就轉到哲學系去了。我當年本來就要考哲學系,可是因為我是僑生,那時香港有聯考,我當時是丙組,是農醫。我在香港唸不怎麼好的學校,學校不太管,隨便我們要念什麼,我就是理科文科混著念的。我不喜歡念地理,因為那個老師教得很爛,但是我很喜歡生物學,所以我就念丙組,所以我沒辦法考乙組,乙組要考地理。

但是我一直想念哲學,這是我中學快畢業時培養起來的興趣----讀過殷海光,模模糊糊有個感覺,讀起來很過癮。但是我不能考乙組,一定會考不好,因為地理不行。不過後來才發現,那年台灣很不巧的發生台大哲學系事件,哲學系根本不招僑生,因為僑生鬧事。所以我那年哲學系根本不招人。所以就算那年考最高分也沒有哲學系可以念。結果我考上藥學系,後來轉哲學系運氣很好也轉成功了。

那個系主任不太喜歡轉系生,說你們都是考試考不好才轉到哲學系,不是真的對哲學有興趣。他覺得對哲學有興趣是不夠的,他說興趣會消逝的,他說你念哲學要有責任感。那個老師很奇怪,我不知道這麼多,就直接去找他。後來我發現那年只有我轉成功。當初為什麼念,原因是模模糊糊的。你現在可以分析你的某些人生經驗使得你對那個東西有興趣,但是其實說不太清楚的。運氣好的是,我到現在還是對哲學有興趣,念起來還是很過癮,所以我沒選錯,不會很無聊。

 

Q清大人社的哲學學程和普通大學的哲學系有什麼不一樣?

一般的哲學系要求比較多,念的科目比較多。可是有些學校慢慢改了,像中正可能他的要求也少了點,因為中正也很現實,因為他認為哲學系出去沒事做嘛,所以就把他那個要求的學分縮小一點,然後讓學生可以副修,這樣出來找工作也比較容易。

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因為國外哲學系,我做過調查,通常三十幾個學分就滿了。比如說我要majoring in philosophy,我要主修哲學,少的十八個學分就算主修了,多的三十六個,其他隨便你修什麼課。所以你可以double major都可以。他要求不太多,國內的哲學系有的時候要求的很多,要求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邏輯這些基本科目,有些選的科目要多少個才算。我覺得除非一個學生很清楚他一來就要念哲學,這種訓練才有用,否則我覺得讀太多不見得有這個必要。

人社的要求的主修是三十個學分左右,基本訓練是夠的。但是我建議是說,如果真的對哲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跟老師組讀書會,或者是說大四時去修研究所的課,我們的研究所也對大學部開放。而且將來如果直接考研究所的話,在研究所的課如果有及格,就可以抵掉學分了,研究所就可以更快畢業,或者更集中來讀你要寫論文的東西。所以我們的科目在學分上會比別人來得少,但是從內容來看,訓練應該是夠的。

 

Q現在台灣中學的教育制度其實不談哲學,對哲學有興趣的中學生可以怎麼培養,或者鍛鍊什麼能力?

其實一般是讀哲學的經典,有些是哲普的書嘛,就像科普一樣。如果好的哲普的書,鄭喜恆老師有舉了幾本書單給人社系,陳斐婷老師說柏拉圖可以念一下啦。那有一些是教科書式的,都可以唸一點。我自己當初是念殷海光。我覺得是培養對問題的興趣感比較重要,如果中學生有時間的話,可以念這類的書。每個人對哲學問題興趣的種類都不大一樣。

 

Q老師你覺得高中開始接觸哲學,可能會有什麼優勢?或可能碰到什麼困難?

念哲學有的優勢,在國外很清楚,國外大學部念哲學的重點不在於大學部,真正地培養哲學人才其實是在研究所。

可是念哲學的用處就是他能夠有獨立分析的能力,這個是特別強的,而且這個能力在我們的學生出社會工作也是有用的,我有些學生當編輯,好像當得相當好,他比別人來得敏感、對文字或對邏輯、理路比較清楚。我一些朋友後來也是做文字工作的,在天下雜誌,也是做得很好。

哲學對獨立思考、對問題的分析條理,其實是有幫助的。我常常教學生一招是,你在回答問題時先把問題分析一番。就是說,我已經看透你的問題背後有一些問題、預設,我不會被牽著走。通常聰明的回答方式是這樣的,但是這個是不容易的,因為你要去看到別人問這個問題背後假定了什麼東西,這個是不容易的,需要訓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3nthuhss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