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好,又來到十萬個人社是甚麼時間~~~

這次介紹的主題是人社副修學程-性別研究學程

boy, girl ,or me ?

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你是女生/男生?擁有一個如此這般的性別意味著甚麼?你有沒有其他可能?

性別研究在台灣算是新興的研究領域,從1980年代婦女運動風起雲湧至今一直保有其活力。

今天我們訪問到的是現在就讀人社大三,主修社會副修性別的孫致宇同鞋,和我們分享他的性別研究之路~~~


 

 

 

訪談對象:人社大三孫致宇 曾任清大性別研究社社長、人社系學會長;現任清大學生議會議長

訪談人:黃渝潔

 

Q1:你高中就想學性別了嗎?為什麼?

A1:大學之前常在生活中零碎觀察到一些性別議題。例如幼稚園時,老師問我以後想做什麼?我想當法官,但同時會想要問老師有沒有女生在當法官。為什麼會對於女生當法官的可能性有疑問?以及運動場上的性別,為什麼都是男生打球女生當啦啦隊?性別會在生活中造成一些限制。到大學之後才從零散的、打游擊戰的方式,變成比較有系統、方向的學習性別。開始知道「性別研究」這個專門的詞彙,聽老師上課、修習一些女性主義、其他性別論述,看一些相關的書、參加研討會、聽別人報告等,有一個主軸把那些以前零散的觀察統合起來成概念。發現用擁有性別研究觀點後,你的生活態度會有改變,你可以更深入的知道某些問題攸關性別,而不是像一般大眾將這些問題個人化。

Q2:你覺得高中生若想念性別,應該做哪些準備?

A2:現在有很多書不會很難讀,例如《性別打結》、《性別的世界觀》或是《反對愛情》之類比較入門社會科學的書。也可以從文學著手,從文學作品中的劇情安排也可以察覺社會的性別秩序。市面上有很多「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常上暢銷排行榜,標榜談兩性的書,可以多加思考是否真的就是如此二元對立?建議可以保持性別的敏感度,多留意生活中的性別,例如上課是不是只有某性別舉手發言。在不同社會場域可以觀察到不同性別文化,不是說全部由單一性別掌控就是不好,(況且性別也不只兩種呢)。在過去有限的社會參與經驗中,我們看到帶頭的工會幹部都是男性,但是底下的基層作業員以女工為主,但這個運動現場中,我們總不能說「啊這沒有性別意識,所以要換一半成女性」因為當下社運現場所能領導勞工的就是這些工會幹部,他們當幹部也已經好幾年了,是實際的領導人,還是不能太去脈絡化,不過,也不是迫於現實,所以就完全不去管性別,還是會很注意各種性/別在運動中的身影,比如說有看到後來阿姨們越來越有自信,敢拿麥克風講話、大聲說出自己的意見,就不只有男性幹部可以拿麥克風。性別解放運動其實就是做自己的運動。因為所謂的弱勢而不是真的本身弱,他們是被社會變成弱勢,解放的目的是讓弱勢得到和沒被壓迫的人一樣平等的力量,有力量後便能發展自己、做自己。

Q3:你覺得清大人社的性別學程,與其他學校的性別課程有何不同?

A3:台灣只有清大人社在大學部有開性別學程。資源其實很豐富的,像人社院有性別與社會研究室,活動算滿多元的,包括音樂會、88風災中的性別等;另外性別與社會研究室也會支援性別學程。除了性別研究室,清大人社院的歷史所、人類所、社會所、哲學所、亞太/文化研究室、台灣文學研究所也都會來大學部開課支援性別學程,前面提到性別研究是非常跨領域的學科,在人社系你可以經由不同取徑-歷史的、人類的、社會的、哲學的…視野來瞭解性別,算是很多元豐富。

Q4:修的另外一個學程是什麼?清大人社強調跨領域,你覺得兩者有對話到嗎?

A4:另一個學程是社會學。社會學關注壓迫、平等、解放、權力之類的,這些也都是女性主義、和各種其他性別研究酷兒研究等性別相關會強調的點。自己比較印象深刻的是,STS(科技與社會)研究和性別的對話。例如生殖科技的發展對女性的身體可能造成改變,像家庭計劃的年代,美國在台灣推廣樂普避孕,可能對女性的身體造成影響-如月經來更不舒服等。但在科技進步的光環下這些問題都可能被忽視。科技可能強化性別中的宰制關係、也可能打破原有的性別規範。例如最近開始研發男性避孕藥,打破傳統認為避孕是女生負責的觀念。但反過來我們也可以思考為什麼男性避孕藥直到晚近才發展?為什麼避孕被認為是女生的事情?吃藥是可能傷害到女性的,為什麼避孕可能造成的身體損傷是由女性承擔?我們可以看出科技的運作不是中性的、是有權力關係在的。

Q5:你所修的學程,與你所從事的社會實踐有關係嗎?舉個例?

A5:在參加社團、上街頭抗議的時候會注意到有沒有性別壓迫。社團組織方面,會注意到例如女生幹部很少;會不會都是男生負責寫稿、女生排版之類的(不是說排版比較不好,而是在意性別是否成為有無表達意見的依據);開會時讓特定性別有壓力、不想表達意見,或是開會冒犯性少數的玩笑,在意組織、社團中有沒有考慮到性別,而不是講到性別的時候就說「啊性別不重要啦、會模糊焦點」別的議題比較重要之類的。如果組織中有這些現象會盡量去爭取和改變。有一次在勞工運動的現場我剛好在抽菸,然後旁人用驚恐眼光看我;其他人不會主動遞菸給我,反而遞給我旁邊不會抽菸的男生。或者是談到反迫遷運動中,一個地方、家族面臨迫遷,家族中的媳婦或姑姑的意見是否不被重視或無法發聲?這些都可以很細緻的討論。能夠感覺近來在社運場所中性別壓迫的情況是有慢慢改變的,女性、性少數受到束縛變少、能見度變高。三一六樂生重返凱道當天主持人在台上有談到很多非異性戀也一起在此努力。性少數漸漸能被看見,性別被當一回事,許多人樂觀其成,但也聲音認為性別主流化並不一定能夠化解更邊緣的汙名,比如說談及LGBTSQQ非得用一種陽光正向的觀點去談,反而讓原先邊緣的LGBTSQQ更為難以生存。

Q6:你最喜歡性別學程的什麼課程?為什麼?

A6驚悚小說電影與性別。老師是英美文學的專業,從文學的角度談性別對修社會學的我是很大的刺激。透過看小說、電影中的女性、性別形象,發現很多自己的偏見。在修這門課前已修過很多性別課,以為自己已經有性別意識了,沒想到上這堂課後大大改觀。在看小說時不自覺露出偏見,作者寫作手法是從旁描述其他角色認為某人怎樣,沒有直接描寫此人。讀者容易從自己的偏見腦補劇情。上這堂課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的偏見。學到要保持開闊心胸,下定論之前需要更多思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3nthuhss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